close
是否罹患癌症?影像檢查較可靠



【大紀元3月27日訊】自由時報 文/錢政平





醫師指著螢光屏上的影像,左側肺部內1個5公分的癌瘤,並解釋著肺癌侵犯的範圍,及檢視各個有可能受到轉移的器官,黃太太難掩臉上的驚訝,一時還無法接受她在剛過完50歲生日的隔天,竟然得了肺癌。





黃太太的驚訝不僅只來自於肺癌沒有任何症狀,而是她10個月前才在某大醫學中心做了全身健檢,當時她一切健康, 只有癌症指數CA199稍微偏高,而一般普遍認為CA199來自於胰臟及腸胃道,因此10個月來,她一直照著醫師指示,定期檢查腹部及CA199指數,每次結果雖然都正常,無奈指數卻不斷攀升,連醫師都不得不開始懷疑檢驗的正確性。





黃太太經朋友介紹,決定接受全身影像檢查,徹底查個清楚。半天的時間過去,醫師的判讀出爐了,意料中的是胰臟沒有問題,出乎意料的竟是得了肺癌,只因為這個腫瘤躲在心臟的陰影之後,一直沒被普通胸部X光所發現,所幸檢查的結果同時也確認了腦部、骨骼、淋巴結、肝臟等器官都尚未遭到癌症轉移,還是有機會可以手術切除腫瘤。





癌症指數種類繁多,卻有1個共通點,就是僅供參考,因為所謂的癌症指數多來自於體內細胞製造或是代謝的產物,正常人體本來就會產生,而且也不只來自於單1種細胞,因此高的癌症指數,不一定有腫瘤發生,也有可能是健康細胞受到發炎或外來傷害,如:藥物、毒物等等,而製造的正常產物;反過來說,癌症細胞也有可能因為分化程度的不同,不一定都會製造這些所謂的癌症指數,例如:20 % 的肝癌患者胎兒蛋白並不會升高,或是本案例中的黃太太,肺癌細胞反而使得胰臟癌指數上升。





就因為如此,癌症指數一直都扮演輔助的角色,影像檢查才是目前較可靠的方式,而且一旦癌症指數持續上升,卻無法找到確切的原因,全身性影像掃描常是解決之道。





以目前的科學進展,大於0.5公分的腫瘤,影像科技都有機會可以發現,再配合癌症指數來輔助檢查,如此可讓許多的癌症患者得到早期的治療。



(本文作者為台北心盛醫學影像中心影像專科醫師 )





以上專業資料或新聞來源為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6/3/27/n1267421.htm,若有涉及侵犯原著者權利或著作權,請立即以留言或email與我聯絡,我會將不適合之文章即時下架,冒犯之處請多見諒,謝謝! 聯絡方式如下: wantan0602@yahoo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zing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